重温徐汇保密故事:何世桢旧居中的秘密电台
第一篇“永不消逝的电波”
何世桢旧居中的秘密电台
高邮路68号建于上世纪20年代,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西式独立式花园住宅。
建筑南立面左右对称,外观形式庄重大气,属于比较典型的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这里曾是爱国人士何世桢的旧居。
何世桢 (1895年-1972年)
安徽望江人,是晚清光禄大夫何芷舠之孙。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曾任上海学生会评议长,全国学联副会长,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先生亲自指定何世桢为上海三名代表之一。1924年12月,何世桢辞去上海大学学长职务,与其弟何世枚在上海体育会西路兴办“私立持志大学”。
1925年,五卅运动中,大批工人和学生被捕,何世桢作为后援会法律组副主任,配合宋庆龄向租界当局交涉,争取被捕工人和学生的获释。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暴力屠杀共产党人时,何世桢先后协助瞿秋白、恽代英出逃;1931年邓演达被捕,何世桢又受宋庆龄的委托,拖延办理,引起蒋介石的不满,被列入黑名单。
1939年,何世桢携家眷住进高邮路68号这栋独立花园住宅。当时正值汪精卫在上海组织伪中央政府,何世桢严词拒绝了汪伪政府的拉拢。后来,何世桢结识了潘汉年。在何世桢的帮助下,中共地下党在汪伪政府的中央储备银行建立了一个透支户,名义上是公司,其实是新四军抗日后勤供应站。何世桢秉承着国共联合抗日的宗旨,还冒险接受了潘汉年领导的中共地下组织秘密设立电台的任务。由当时电台负责人刘人寿带领几位工作人员长期隐蔽在何世桢高邮路寓所的三楼,每天由何世桢夫人负责送饭,日以继夜地进行艰辛的电报工作。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元老王宠惠来何世桢家中十余日劝他去台湾,亦被拒绝。1972年何世桢在上海病逝。
刘人寿(1920年—2009年)
1937年从上海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加入共产党。他曾在国民党“民权号”军舰上学习收发报技术。1939年,刘人寿由中央社会部派往上海,在潘汉年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同年冬,刘人寿打入日本特务机关岩井公馆,利用敌台为党工作。
刘人寿还曾参与过营救李白的工作。那是1949年的一天,一名女情报人员向化名“竹先生”的刘人寿传来消息,刘人寿随即打电话给同为情报人员的李白,但没能打通。直到傍晚,他又试着给李白打电话,结果被告知李白生病住院了。他开始感到情况不对,后来才得知,李白已不幸落入敌人魔掌。之后,刘人寿虽想尽办法也没能救出李白。
刘人寿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发出了淮海战役的第一封敌情密电。淮海战役前夕,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奉命前往徐州“剿总”工作,吴仲禧来到徐州后,受到“剿总”参谋长李树正的欢迎,李树正亲自带着他查看机要室作战地图,吴仲禧则将地图上的部队驻地、番号全部用笔记本记下来,然后假意到南京就医,却将专车直接开往了上海,将《徐州“剿总”情报》笔记交给了潘汉年。潘汉年将这份重要的情报传递给了刘人寿,要求他马上密电延安。这份情报对于淮海战役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时刘人寿并不知道,他所发的这封电报,正是第一份向中央提供的关于淮海战役的敌情情报。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刘人寿在翻看老上级李克农的回忆录时,才发现这个让他震惊的事实。2009年3月,刘人寿去世,享年89岁。
资料来源: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个历史街区的文化记忆》、江苏人民出版社《扛起地狱的闸门——第二条战线英豪传》
相关链接:
文稿:区保密局
编辑:叶芳芳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微信